脖子皮肤颜色比较深 小心内分泌出了大问题
2018-07-23 13:42:37急救知识
现在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这其中不少人常常在洗澡或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脖子皮肤颜色比其它部位颜色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脖子黑虽是一个小症状,但通常都不是阳光暴晒的结果,往往预示着身体存在大问题,需要特别警惕!
不少黑脖子的患者,尤其是肥胖的患者,往往是“黑棘皮病”的表现。
黑棘皮病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密不可分,常常发生在身体皮肤皱褶的部位,比如颈部、腋窝、肚脐、腹股沟,女性的话,乳房也是比较多发的部位。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色素加深,用手摸起来有类似“天鹅绒”一样软软的粗糙的感觉。
什么是黑棘皮病呢?
医学上的定义:黑棘皮病是一种皮肤过度角化、呈对称性天鹅绒样增厚、色素过度沉着甚至呈疣状突起的病变,主要累及腋窝、颈后、皮肤的屈肌面、腹股沟及脐周等,少见累及粘膜表面。简单的说,就是皮肤变黑了,轻微者局部皮肤变黑,严重者则出现疣状突起,但是皮肤变黑的地方不疼也不痒 。
黑棘皮病可分为(肥胖性)假性黑棘皮病和真性黑棘皮病。
假性黑棘皮病通常发生于较为肥胖的儿童或青少年。皮损好发于颈、腋下、腹股沟、肘弯、膝弯等部位,表现为灰褐色至灰黑色弥漫性色素沉着,皮面干燥、粗糙、增生,常平行排列,扪上去质感柔软,不痒不痛。皮肤症状常随年龄增长减轻而逐渐减退或痊愈。
真性黑棘皮病通常发生于成年人,与内分泌紊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患者应该首先去内分泌科,查清是否存在内分泌疾病,如代谢综合症、糖尿病等情况,大多数患者伴发某种脏器的肿瘤,尤以胃肠道、肺、乳房肿瘤等多见,皮肤症状不会自动消退。特别提醒中老年人,如果确诊黑棘皮病,或者发现皮肤色素沉着,在皱着部位出现颜色变深的类似黑棘皮病的表现,应该警惕胃癌的风险,尽早去进行全身检查,排除隐患。
真性黑棘皮病发病缓慢,无明显疼痛等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近些年国外许多专家认为黑棘皮病是胰岛素抵抗的标志,这也意味着如果任其发展,患者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糖代谢紊乱、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甚至得糖尿病,同时黑棘皮病的患者常常合并脂肪肝、肝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代谢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
得了黑棘皮病以后怎么办?
黑棘皮病其实也绝非不治之症。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去除病因。对于肥胖患者,就是要解决肥胖的问题。首先要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以清淡饮食为主,少油腻;其次,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第三,辅以中药调理及外敷患处,那么随着体重的下降,黑棘皮病也就随之改善了,同时体内其他代谢紊乱的情况也会随之好转。
黑棘皮病的患者如果去医院就诊,应该首先看看是否可以找到可能与黑棘皮病有联系的原因,比如肥胖,或者伴随有内分泌疾病,像糖尿病,如果是有内分泌的原因,最根本的基础治疗还是应该以内分泌科的治疗为主;如果是找不到原因的,只是单纯肥胖的患者,一般还是建议减肥。
减肥是缓解症状的好方法
不少不明原因的黑棘皮病患者,减肥之后,往往皮肤病的情况会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生活起居调理:
加强体育锻炼,控制食量,少吃甜食及高脂肪食品,将体重降至标准范围。
口服维生素A及维生素E,连用3~6个月。
外搽0.025%~0.05%维生素A酸乳膏或珍珠粉或中药美白方,一日2次。勿随意涂搽含皮质激素类的药膏,否则皮肤以后容易过敏。
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摄取足够的水分,保持排便顺畅。
黑棘皮病最常见的病因是肥胖,那么判断肥胖的标准是什么呢?目前临床运用的较广的是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2(m),BMI大于25为超重,大于28就是肥胖,黑棘皮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7%,而在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为74%。尤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从小喜饮碳酸饮料汽水,吃甜食,“小胖子”越来越多,黑棘皮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很多妈妈都说小孩肥胖不是胖,真是这样吗?儿童肥胖不是儿童的错,是父母喂错了?
因此,建议家长关注一下过食、易饥的肥胖儿童,如果发现颈后、腋下或腹股沟等部位有明显的发黑和色素沉着现象,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更正饮食生活习惯,及时就医治疗,使我们的下一代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
儿童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体重(kg)=年龄×2+8(kg)
标准身高长计算公式
身高(cm)=年龄×5+80(cm)
成人标准体重表
在进行减肥计划前,最好先有理想体重的概念,如果要求自己太多,往往造成影响心理层面的不良效果。
根据不同体型,我们可以看出自己的体重是否合乎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