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搞懂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莫心慌!

2025-02-16 20:12:54优生优育

  新生儿往往在出生后二至三天时皮肤开始变黄,有时候会被告知是“新生儿黄疸”。听到婴儿有黄疸,对新手父母来说一定感到十分困惑;如果婴儿又必须住院照光的话,更是十分紧张,到底什么是黄疸呢?

  人体胆红素的来源 75 % 来自老化的红血球(血红素),经代谢成脂溶性的间接型胆红素后,再由肝脏代谢成直接型胆红素后再经由肠胃系统排出。因为胎儿在母体内是一个相对缺氧的状态,红血球数量会比成人多很多,但这个时期的红血球寿命比较短,足月新生儿约80天,早产儿则可能更短。除此之外,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无法处理大量的胆红素,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上升使得皮肤及眼睛开始变黄,因此造成新生儿黄疸。多数是轻微的症状,但当黄疸指数过高并持久不退时,就要担心是否有潜藏的疾病。

  根据不同成因,我们可以把黄疸分成两种: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二至三天后,会因为血液胆红素上升使得皮肤及眼睛开始变黄,一般在出生后第四至五天达最高峰,第七至十天会逐渐消退,称做生理性黄疸。一些纯喂食母奶的婴儿黄疸可长达一到两个月。

  病理性黄疸

  反过来说如果黄疸上升太早、太快、太高(>15)或是持续太久(>2周)就被称为病理性黄疸。如有以下任一条件都算是病理性黄疸:

  1.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上升大于5 mg/dl。

  3.血清胆红素大于15 mg/dl。

  4.黄疸持续时间大于2周。

  5.血清直接行胆红素大于2 mg/dl或大于20%。

  病理性黄疸成因众多,常见的原因包含:

  1) 胆红素产生过量:像是母子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造成溶血,或是遗传性疾病如蚕豆症等;

  2)胆红素排泄不良:像是胆道阻塞、总胆管囊肿;

  3)感染:如新生儿肝炎、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等;

  4)其他:头部血肿块、瘀血、早产儿、甲状腺机能低下等

  治疗

  照光治疗:当婴儿黄疸指数超过标准时,会以特殊波长约430-490nm的蓝色光照射,以光线同质异构化(photoisomerization)的方式改变间接型胆红素构造,变成水溶性的型态“光胆素(lumirubin)”,可以加速从大小便中排出体外。现今医学仪器的进步,大多数黄疸都可以在照光治疗后受到控制,但仍有少数人会需要换血治疗。

  换血治疗:当黄疸指数大于25 mg/dL时,可能影响幼儿的脑部,造成核黄疸。因此当胆红素超高或上升太快,就需要考虑换血治疗。这时会用新鲜血液替换婴儿体内血液,直接交换出体内过多的胆红素,能快速降低黄疸指数。相较于照光治疗,换血治疗并发症相对严重,因此需要更密切的监测与程序。

  预防及照护

  1.给予充足的奶量可以促进胆红素的排出

  2.新生儿黄疸超过两周,除了注意婴儿皮肤黄疸的变化外,奶量、活力及大便颜色也是须注意的重点。

  3.若满月仍有黄疸,应立即就医以排除胆道闭锁。

  4.若有以下情形,请立即带婴儿至医院求诊:

  a.皮肤变黄的速度很快,延伸至胸腹部。

  b.婴儿活力变差、奶量减少、爱睡、呕吐、发烧、茶色尿、灰白或黄白色大便等现象时。

相关文章

新生儿黄疸风险度能否(有望)实现无侵入式的准确量化测定

新生儿黄疸风险度能否(有望)实现无侵入式的准确量化测定

医学上将未满月的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称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非常常见的多发性疾病,约有60%-80%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在大多数情况下,黄疸可以在不需要干预的情况下...